{{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三峽納涼祭|7/20~8/20 限定銷售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細數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農會就是1900年成立的新北市三峽區農會,當時稱為「台北三角湧組合」。現任總幹事張永巨2年多前走馬上任,運用在地資源和鄰近台北大學展開產學合作,匯聚了青春創意,鼓勵在地青農團結投入,拉近了生產與消費端的年輕人距離;並開設別具一格的鮮農直賣所,百年農會開拓出嶄新又迎合時勢的新格局。
大清早,新北市三峽區農會前已經門庭若市。農會前的廣場上班族家長們安心地將家中小寶貝送至農會附設的私立峽農幼兒園裡托育;對面剛整修好的農民服務站裡,農友們開心地來這裡選購資材、飼料或農用肥料,彼此像家人般的親切問早,總幹事張永巨穿梭問候農友的忙碌身影,展開這百年農會的尋常日常。
在三峽區農會推廣和供銷部任職20多年、首次擔任總幹事的張永巨沒有身段,即使現在當上總幹事,還是熱情和會員打招呼,展現農會人最難能可貴的人情味。三峽是知名茶鄉,農作物也非常多樣,然而不諱言地農業人口老化或外移問題非常嚴重,農業世代斷層是面臨的現況,如何召喚青農返鄉,協助農村第二三代接手,成了他到任後的目標之一。
培養新世代 觀念慢慢改
「農會的存在價值就是農民。」張永巨開宗明義說著,所以農會所思所想都應該以農民需求為依歸,並且達到農民、農會與消費者三贏的目標。張永巨的意思是,農會應該是生產端的農民與消費端的客戶間的媒介,滿足農民所需、為客戶把關農產品質,並為農民規畫與農會攜手向前的未來藍圖。
百年農會有其文化也有其包袱,張永巨不心急,有步驟地慢慢進行變革。首先要改變的是員工,上任後注重教育訓練,並給每個員工責任業績額度,激勵大家為工作努力。以往農會人員可能因派系進來當差,現在則一律要求通過考試,讓農會成員素質提升且年齡層降低;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會,也帶動起老員工的觀念改變。
三峽產業現況是,茶園、筍農以及其他農業的農民年紀漸長、體力逐漸不濟,農業人口面臨斷層問題,可以讓青農回鄉以及讓農業第二三代接手順利,對產業未來才有希望。而對於年輕一輩務農在經驗上有所不足,農會就應在資金、技術與包裝上全方位輔導,讓產業順利接續。三峽農會特別在去年1月組成了青農聯誼會,串聯區域內的50位青農交流互動,日後就可以彼此幫忙打團體戰。
產學合作攜手 擦亮如同祖母綠的農產
光靠農會力量不免閉門造車,尤其在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張永巨思索著如何運用現有資源做最大運用。三峽鄰近就有台北大學三峽校區,其中商學院的學生行銷手法創意十足且很渴望擁有職場學習經驗,何不利用產學合作方式借力使力,為農民的農產效益發揮到極大值。於是他充分授權供銷部主任劉蕙芳和經辦曹哲維,展開了一連串充滿驚奇並有趣的產學合作計畫。
才到農會工作第二年的經辦哲維就被賦予重任,他分析,產學合作將讓能農民專業種植、學生創新拓展通路。而以往的產學合作,農會作法多僅將農民電話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找;這次的產學合作,農會將自己視為雙方溝通的橋梁,不僅帶學生去探訪農民了解需求,也讓農民可以去找理念相同的學生,組成命運共同體。這樣的好處是,農民將獲得新的銷售通路或產品開發,學生也對農業行銷充分認知與了解,達到兩全其美的效益;更進一步也完成了農業向下扎根、向上拓展的企圖。
因為有很有熱誠的農會、執行力強的股部和願意讓學生盡情體驗的教授與學校,所以三峽的產學合作計畫推行完美成功,讓學校其他系所及農會紛紛來做詢問,也為各區在地青農發掘出方向與利基。目前農會有7組合作案例,像是農會自營的鮮農直賣所、三層有機農場、森山野牧雞蛋、天芳茶行、大埔茶行、靖食栽植物工廠和冠樺蜂蜜等,商品及通路都獲得很好口碑。
農民種植出好產品最怕沒有好管道銷售,2018年11月開幕、由農會自營的鮮農直銷所,就在補足友善通路這一塊。協助行銷能力不足的農友、讓消費者買得安心又放心,就可以讓農友用心在專業種植上,產出更優質的產品。
張永巨認為,直賣所的成立可以讓在地小農有穩定收益,也讓農友自行規劃銷售金額,由市場機制決定商品價格。這樣的友善通路可以讓消費者與生產者互相對話,並不時地舉辦試吃、食農教育等系列活動,建立起友善購買的雙向溝通。